2)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兴教育_穿越宁采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种体内热血沸腾。

  “陛下是真正为我晋国百姓啊,愿我晋国人人如龙,陛下,大心胸,纵观古今,也惟有陛下如此,有生之年,能生活在晋国,生活在陛下治下,这是我李文此生最大的幸事!”有学者感叹,心头触动,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要感谢陛下,没有陛下,就没有我晋国只进过,亦没有我等的今天。”有老人这样说,对宁采臣心怀感激。

  “这是我晋国的大事,从此学校一开,我晋国百姓,都将迎来一条崭新的出路?”

  “小学三年,中学六年,会考,科考,科考通过,升入大学,享受六品官员待遇.....这,这就是科举啊,不,这比科举跟完善....”

  “从今以后,我晋国百姓都有出路了。”

  “我辈有志之士,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出路了,陛下这是给我们开了一条通天大道啊。”

  “我晋国之强大,不在于一人,而在于每一个人,我晋国之建设,不在于一处一人之建设,而在于每一人之建设,为晋国之崛起而学习,好!好啊!陛下之心,囊括四海,我辈晋国之人,岂可让陛下失望,此生为晋国之崛起而奋斗,当是我辈晋国有志之士的目标,见证我晋国的崛起,此生,无憾矣....”

  这一刻,是震撼性的,亦如去年晋国新立,新土地政策颁布,学校政策的颁布,再次在晋国国内引起大波澜,不过却是一面叫好之声,尤其是一些文人士子,有志之士,在这一刻更是欣喜若狂,去年科举制只举行一段时间就取消了,虽然晋国时局越来越好,但是他们依旧当心,今后没有了科举制,他们在无出路,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次彻底解决了,而且比以前的科举制度更完善。

  兴办教育事业,如果真的算起来,宁采臣并算是是开先河,在一百年前,秦始皇也做过,不过和宁采臣不同,秦始皇是天下布武,铸造武策,不过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秦始皇只尊武道,而且也没有办什么学校,说起来也还是存在本质区别。

  朝廷的动作很快,整个大机器运转起来,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兴办学校的消息传遍整个晋国,这是突破性的大事情,开古之先河,不过大多都是一片叫好之声,水往低处流,人望高处爬,谁不想出人头地,宁采臣此举毫无疑问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陛下此举,是给了我们所有晋国人开了一条通天大道啊”晋国,三川郡,白云城,一处酒楼中,一个身穿青衣的青年道,他叫王子文,在他旁边还有两人,一身白衣的李钊,一身蓝衣的杜少纯,三人都是三川郡的学子。

  “创办学校,教务育人,开古之先河,陛下是真心为我晋国百姓啊。”李钊感叹道。

  “生在乱世,或许是我辈之人不幸,宁为太平犬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