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另论盐政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布要征收每人月30钱的人头税。月收入不过三千万钱,却势必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和不满。现在不征人口税,从经营食盐中就可以得到相当于两个大国地六千万的税收,所以说,盐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侯云策一天之内听到两人谈论盐政,孟殊的说法是站在商人的角度,与三司使张美又不相同,他颇有兴趣地道:“继续说下去。”

  “管仲采用的策略是由齐国政府向产盐地区以每釜(容量单位,100升为一釜)50钱的价格收购进来,再以100钱的价格卖给百姓,朝廷就可以从中获利。由于每个人都有对盐地需求,盐的销量不会因为盐价的提升产生大幅度变动,盐利自然十分可观而且稳定,管子之论一出,盐政之利都在朝廷与商人之间争来夺去,时而榷莞,时而开禁;时而民制官收,时而官制官卖;时而官运官销,时而商运商销。”

  侯云策倒没有听见过此话,道:“那管子是盐政的开山鼻祖。”

  孟殊点头道:“可以这样说吧,盐政在大武刘晏担任转运使后,又为之一变,刘晏创立了民产、官收、商运、商销的制度,加强了对产盐区控制,平抑了盐价,增加了朝廷收入,做到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为世人所称道。”

  三司使张美也特意提到了刘晏,侯云策已对此人有了印象,道:“刘晏是了不起的人物,自他而起,开创了商人行盐的局面。”

  “云帅正是点着了要害之处,刘晏任盐铁使之初,盐课岁入40万缗,盐法施行后,盐课收入达到600万缗,为国家岁入的一半,只是这些盐商往往抬高盐价,使得百姓吃盐也难。”

  侯云策道:“这也正是商人逐利所致,孟郎,你掌管侯家商铺多年,也算是老江湖了,你看有什么良法减少私盐?”

  “私盐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利润太厚,因而贫困百姓往往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私盐,初大武初期之程知节,大武晚期之黄巢,都以贩私盐起家,依在下掌管侯家商铺的经验,还是应采用刘宴的作法,官商合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朝廷若想控制盐价,可以每年根据实情,给各州限定一个最高盐价,产盐区因为节省运费,盐价可低一些,非产盐区,可以根据运费的高低来定价,这样一来,朝廷有收入,商人有利润,百姓有盐吃,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侯云策听到孟殊此说,不禁笑道:“这就是由朝廷发布的官价了。”

  孟殊知道侯云策虽然是朝廷高官,却对商人没有歧视且颇有好感,对经商之道也熟悉,侯家商铺正是侯云策所开创,他见侯云策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说法,兴致更高,道:“正是此意,侯家商铺南来北往调动大宗货物,深知货运之难,商家每次远行,总带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