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9章 判兵事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用去不少。

  陛下亲征有近四个月,除了侯云策以外,每个重臣手中都有些需要禀报之事,这些重臣心中均有不耐之色,可是见陛下稳坐如初,也就不敢乱动。

  奏了七件事情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巳时,范质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到队列之中。侯云策没有料到早朝会如此之久,他早上喝了两大碗小米粥,此时有些内急,不过众臣皆稳重得如石头一样,他只好强忍着,只是心道:下回早朝前一定要方便干净,免得内急。

  范质把要事讲完。王薄、魏仁浦各讲一事后就退入行列之中。兵部尚书张昭赶快出列。报告《太祖实录》三十卷已经完成,紧接着。中书舍人窦俨出列,禀报《大林刑统》完成。

  枢密使王朴见窦俨奏完,后面大臣们跃跃欲似,赶紧快出列,上奏任东京留守期间发生诸事,其中就有了因和尚暴亡一事。此事涉及侯云策,侯云策本已腰酸背痛,立刻来了精神,把耳朵也竖了起来。

  听完此事,林荣沉吟了一会,道:“王枢密使现在兼任了大梁府尹,这两个职务都极为繁杂,这样吧,就由宣徽南院使吴延祚来任大梁府尹,另外,大梁城发生天静寺住持被杀一事,也算一件大案了,大梁府二尹郑起难辞其咎,郑起就到御史台任侍御史吧。”

  郑起所任二尹为为从四品,手握实权,而御史不过六品之官,这样安排,也算是对郑起的处罚,不过,御史品级虽不高,因为有纠弹百官的职责,在大林朝,御史升迁也较快,一般官员一般要四考或五考(每年一考)才能升迁,但是,侍御史一般只有十三个月或两考就可以升迁。郑起任职其间颇有政绩,官声也不错,如此安排,算是打一个耳光给一块糖的驭臣之术。

  此事毕,翰林学士李昉满嘴书卷语,文质彬彬地奏道:“臣已遵旨对新科进士刘坦等一五人进行了复试,刘坦、战贻庆、柳江清、李颂、徐纬、王汾等六人诗赋皆优,宜放及第;另外,吴若谷来自灵州,陈保衡来自房州,这两个地方数十年都没有及第之人,实在难得,建议及弟;郭峻、赵保雍、杨丹、安元度、张昉、董咸则、杜思道等七人,文辞不精,建议苦学后再来考试。”

  李昉奏完后,满殿之人全部把目光射向了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这十五人均是由他所录取,一下被翰林学士李昉否定了七人,算是载到家了。刚才重臣们的禀报,均是论事,此时一下论人,大臣们精神一下就来了,报着不同心态看好戏。

  刘涛面色不变。眼观鼻、鼻观心,低着头在殿内稳如泰山,众官皆佩服其修身养性功夫之好,已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溃的境界。

  这时,左谏议大夫周光海走出行列,道:“臣风闻郭峻、杜思道等人向刘涛送了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