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 借刀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得救,因此,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郭炯向四周望了望,低声道:“侯郎要从军,尽可到别处,我愿作推荐。沧州军未必是真抗契丹,最好别去,切记、切记。”

  当侯云策和郭炯说话时,远处恰有一双阴冷的眼睛正盯着他们。

  回到别院,侯云策虽心中有事,仍然坚持到马廊为“风”洗刷。进入马廊,见里面多了好几匹马,虽不如“风”,却都是剽悍、雄健的北地战马。“风”和这几匹马颇为亲热,互相不停地打起响鼻。

  正在此时,马廊又进来一人,提着水,也准备为马洗刷。此人穿汉服,身体强健,皮肤黑红色,留着浓密短须,颇似北地汉子。此人腰间佩着一把短刀,形制却和辽人那把长刀一样,为契丹惯用的刀具。

  “此人是契丹人,为何突然在此?”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侯云策心头。以前太保探知刘存孝与契丹有联系,但是侯云策也没有想到契丹人居然大模大样来到刘府。

  侯云策用契丹语进行试探:“你来自契丹?”

  那契丹人脸色顿变,手按短刀。侯云策不等其发作,拱了拱手,又道:“我是刘府的人,曾到过你们那边。”

  那契丹脸色稍缓,却也不愿多说,专心洗马,不搭理侯云策。

  当侯云策在马廊偶遇契丹人之时,刘存孝正在密室里和辽人羽陵商谈。

  大林二年十一月,天气已经极冷,北风带着雪花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缩着头,大地一片萧瑟。沧州城内的老百姓和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样,都沉入梦乡,他们不知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大林的形势就和这天气一样,阴冷得让人心寒。正月,慕容彦超起兵反叛,南唐派兵策应。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林荣累次上书请求出征,却为权臣王峻所阻,未能如愿。大将军曹英率兵讨伐叛贼,数月无功。直到陛下亲征,在六月份才平定这场叛乱,而这不过是众多危机中的一起。

  沧州刘存孝与慕容彦超早有勾结,知道自己并不为陛下信任,又得到契丹支持,反叛已势在必行。

  此次刘三带着商队到北地,除了货真价实地做买卖外,还肩负向契丹提出具体借兵事宜的重任。当刘三商队完成所有任务,带着贵重物品回沧州时,不料突遇渤海马贼悉独官,所幸刘三逃得性命。契丹人得知刘三商队遇袭,为表诚意,派出鹰军骑兵追杀悉独官,悉独官这时才知惹了大麻烦,多次围捕皆逃脱,其马队损失惨重。

  沧州位于海河流域的下游,多条河流汇聚入海,有“九河下梢”之称,土地贫瘠,洪涝灾害不时降临,更是处于多族交界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凉。

  刘存孝征战十余年,积功成为北地边关节度使。刘存孝本为沧州人,做到节度使也算功成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