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5 章_公子不我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兴乐宫中有高台,台高四十丈,上起观宇,王常射鸿于台上,故号鸿台。

  历代秦君皆崇尚武力,本朝也不例外。当今秦王年少继位,素来性好军中之技,年轻时也曾戎马征战,威震四方。三十年前,他亲自率军大败西方的犬戎,为庆祝此役大胜,秦王下令建造了这座高台,以彰显秦国之无上武德。高耸的鸿台,也因此成为了咸阳宫的地标。

  这里不只是整个咸阳宫最高的地方,也是整座咸阳城的最高点。

  在鸿台之上,登高望远,视野开阔,整个咸阳塬的景色尽收眼底。

  秦王与纪堂,父子俩俱是习武出身,秦王虽然上了年纪,脚程却并不慢,两人一前一后,很快就登上了高台。

  高处有风声呜咽,纪堂的广袖阵阵,随风飞舞。

  他走到栏杆处,举目望去,只见天高云淡,更显得天地间宏大而渺远。

  秦王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寡人还记得第一次抱你上这高台,那时你还是一名不知世事的孩童,如今我儿能文能武,已是成人了。”

  此时正值秋季,北雁南飞,纪堂正望着天空中向南而去的一行大雁。

  他听到此处,转头对着父亲笑道,“那时的事情,我却半点都记不得了。不过,我记得当年父王带我一同到这里射雁,可惜我人小力弱,耗费了整整两壶箭,才射中了一只小雁。”

  秦王也跟着看着大雁,面上露出怀念的神色,“那是许久之前的事情了...”正想着,他忽然向一旁的内侍道,“杨昭,去把寡人的弓拿来两把,今日天气晴好,寡人欲与大公子在此射雁。”

  那内侍杨昭是秦王的亲信,他深知秦王秉性,听了他的吩咐,忙下去准备弓箭。不多时,他便拿来两把强弓,两筒箭矢,箭矢的尾羽一筒染成黑色,一筒染成红色,颜色不同,以便射到猎物时用以区分二人。

  两把强弓几无二致,秦王自己拿了一柄,又扔给纪堂一柄。纪堂拉了拉手中的弓,牛角做底,牛筋为骨,拉起来是一石的量,是一把做工极好的利器,用着十分趁手。

  接着,秦王又递给了他一筒红色箭矢,道,“寡人执黑,你执红,咱们父子俩今天兴之所至,比试一番,看看谁的箭法更胜一筹。”

  纪堂见秦王兴趣盎然,便点头应下。两人这就抬首望天,等待下一拨大雁飞过。

  不多时,又有一群结伴南飞的大雁从北飞来。秦王已许久未开弓,今日与长子一番谈话,却勾起了自己久违的的胜负之心,他盯着那头雁,凤眼微眯,一边取箭矢,一边开弓,箭搭弦上,“嗖”地一声破空之音,那箭便直取那头雁而去。

  纪堂也在观察这群大雁,他见父亲已经射了箭,于是也张弓搭箭,射向旁的一只,只是他射箭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