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19章 律法之道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官场老油条哪能不明白这些人是来忽悠他出头的。

  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干的。他虽然现在没当官了,但是他大儿子却是在本地市政府任职呢,二儿子也在本市农业公司当经理,小儿子现在还在军校,女婿和女儿也是内地某大学的教授。一家子都指着政府吃饭,要他出这个头,做梦吧?

  金莫日为了避免尴尬,就转移起话题说道:“松亭公,这当今什么都好,就是律法有失宽和之道。那梁任公(梁启超)曾说:当今治国太过急切,本朝法网过严过密,苛烈有类秦朝。开国方十年,受徒刑者、受鞭挞者竟超万万之数,实乃旷古未有也……”

  石原莞尔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于中国的法律风格当然也很熟悉了。这个金莫日说的确实属实,如果以中国传统的儒家观点看,科社党政府的法律无论如何都不符合“仁义”。是的,当今中国那近乎完美的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都是建立在严密的法网之下。石原莞尔本人是很认可这一套的,但也想听听这些人对这种制度的评价。

  赵成夏没有马上回答,却向林承挽问道:“承挽,你如何看?”

  林承挽说道:“老师,确实如此。本朝死刑罪名多达228项,徒刑罪名多达千余项,确实过于严苛,有失宽仁之风……”

  “呵呵……”赵成夏摸着胡须笑了笑,站了起来。

  赵成夏走到旁边的书报架上,拿出一张报纸,指了指上面的内容说道:“去年,中国全国被判死刑的人数是483人,而中国总人口是6亿2400多万。你们算算,死刑罪名虽多,但真正被处决者百万中无一。”

  “你等都知道贞观之治,此乃史上公认盛世。以刑法宽大简约著称,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者仅29人。但……”顿了顿,赵成夏继续说道:“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而本朝户数过亿,为贞观初年三十余倍……”

  这话一出,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了。

  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据说那时候犯法的人少,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儒家追捧的法制的最高境界——“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而当今的科社党政府的法律是出了名的严厉,但是如果从死刑犯的数字上看,反到是“苛烈有类秦朝”的本朝更少。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一算就出来了。在“宽和”的贞观之治时,三百万户有29人死刑,也就是平均一百万户接近10人死刑。而在“严苛”的本朝,一亿户才有483人死刑,也就是均一百万户不到5人死刑。

  这个结果很好算,但是林承挽和金莫日都被这个结果雷到了,就连石原莞尔这个支持者也傻眼了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