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朝三大怪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德昭瞬间就听明白了,这老头扯得如此冠冕唐皇,其实就是心疼自己的孙子呐!

  他记得此老的孙子就是在宫学就读,还是前几个报名愿意从征的子弟之一,而且态度表现得极为坚决,估计这老头是拦不住自己的孙子,就把怨气撒到了自己的头上。

  其实这两三天里,陆陆续续就有一些在宫学里报过名愿意随从南征的亲贵子弟,私下里找到赵德昭表示反悔,各人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什么学业比功业更要紧,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等等等等。

  赵德昭心里很清楚,要么就是这些人父祖担心害怕,放心不下;要么就是这些人热血冲脑过后自己冷静了下来,心里怂了后悔了。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赵德昭对每个表示反悔的都是一律照准,丝毫不作留难。

  老子好心好意给机会提携你们,带你们出去涨一涨见识,顺便蹭一把军功,岂不比成天窝在宫学里背诵诗云子曰,背不出还要挨先生的戒尺要强得多?既然你们自甘放弃,老子也不作勉强就是了。

  就这么短短两三天下来,当初在宫学里嗷嗷叫唤着要从军南征的二十三个亲贵子弟,只剩下来了十七个。

  对于这些人的反悔,赵德昭虽然免不了有些瞧不起,但心里也很能理解:毕竟是南方瘴疠之地,时人闻之变色,做长辈的放心不下儿孙,又或是年青人自己怂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各人来去自愿自由,他并没有生出任何怨怪之意。

  但要是把这事儿拿到朝堂上来问罪找茬儿,赵德昭可就不打算惯着了。

  而赵匡胤同样也是流露出了一脸惊讶之色,显然是没想到还能有人弹劾这个,当下把目光投向赵德昭。

  赵德昭踏步出列,冷脸斜晲莱国公严弘。

  “严公,令孙也在宫学报了名,愿意随同本王一起南征,你心疼儿孙不过,不舍得放他远行,自己私下里劝住他便是,本王这里并非是少了谁家的儿子便不成,须不是不容反悔!”

  “你鼠目寸光,不为儿孙考虑深远,这是不明智;”

  “你没有能耐说服自家儿孙,这是没有德望;”

  “还把自己的那一点私心肠拿到朝堂上抖露,这是无耻!”

  “既不明智,又无德望,还无耻,严公可真是让满堂大臣眼界大开了!”

  赵德昭的言辞句句如刀,莱国公严弘果然被激怒得暴跳起来,他胀红了老脸,当场勃然作色。

  “老夫怜惜儿孙,不过是人情之常,有何不何?岂不闻《礼记》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怜惜儿孙的大臣,岂是唯独老夫一人而已?敢问殿下,老夫推己及人,为朝堂同僚发声,为安定朝堂人心而仗义执言,如何就是无耻了?”

  赵德昭听得差点儿没憋住笑,难道把自己肚子那一点私心肠说得冠冕堂皇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