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持续发酵_大晋皇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鸿、礼部尚书裴矩二人的族中,有多名家族子弟参与。消息传得有板有眼,甚至贪墨的裴氏子弟和王氏子弟姓名都被人扒了出来。

  事实上,王氏子弟和裴氏子弟参与的事情,朝中相关的大臣是清楚的。可问题是,臣子内部知道和百姓知道这是两码事情!

  随着舆情的发酵,更让王鸿和裴矩不想看见的流言出现了。

  有人说,这都是王鸿和裴矩在幕后包庇他们的家族子弟,不然他们岂敢在太原打着昭王的旗号贪墨。

  还有人说,朝堂已被裴氏和王氏掌控。尤其是王鸿收到的攻歼最为严重,甚至有人传言,身为吏部尚书的王鸿暗中结党,擅自提拔王氏子弟和与王氏亲厚的官吏。

  为了证明这个,还有人拿出了去年中正选士的事情出来佐证。

  这就让很多人忽然想起来,当年的中正选士,河北士子可是闹过的!

  这个强有力的证明,几乎很快得到了太原百姓的一致认同。

  外面闹得满城风雨,大理寺和刑部焦头烂额,他们一边加强人手在各县调查,一边心惊胆战的等待昭王的命令。

  什么命令?

  自然是要不要彻查裴矩和王鸿的命令!

  昭王宫。

  姜承枭正在处理政务,自从出了强买粮食的事情之后,他就再也不敢大意政务这一方面。

  麦从德小心翼翼的服侍在左右,南霁云不一会儿便抱着一大堆奏折回来放在案几上,然后将处理完的奏折再送出去,交给各个司衙。

  “又是这个?”

  姜承枭看着御史衙门送上来的弹劾奏折,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家伙还真是不给他清闲的机会啊。

  “从德,御史送上来的折子单独放一起,孤待会儿看。”

  “是。”

  放下御史的弹劾奏折,他拿起各个郡县送上来的年计奏折,上面写着郡中的诸多大事,包括收成和各项事宜。有的郡守,还在奏折里面提起了不少感人至深的孝子故事,希望朝廷能给予嘉奖。

  不要以为奏折里面说的事情都是很严肃的,有的其实很无聊,甚至是想让人吐槽。

  比如,平原郡那边的郡守就闲着没事干,在奏折里面提起了郡中发现一个葫芦藤上结了七朵花的奇事!

  呵,七朵花说不定还会变成葫芦娃呢!

  姜承枭放下奏折,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下‘汝当注重民生,体恤百姓’。

  这算是他的小警告,这家伙要是以后再说这些废话,他一定撤了平原郡守。

  当然,还有人比他更无聊。

  比如新罗郡那边的郡守,几乎天天送折子过来问安,然后姜承枭很无聊地给他写下‘孤安,望卿勉之’。

  处理着政务,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

  “王上,是在垂拱殿用膳,还是去各宫娘娘那儿?”麦从德问道。

  “去漱绣宫吧。”

  “是。”

  漱绣宫是夫人白氏的居所,搬来昭王宫后,嫔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