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倭国七宝烧,康熙御赐剑_鉴宝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晚饭,各自休息。

  第二天上午,两人又到了莲花村。

  出乎吴夺的意料,杂项类的东西居然只有四件!

  而且没有价签,看中了之后,再和伍先明谈。

  有可能这次挑出的杂项本来就不多,也有可能伍先明调整了策略。

  吴夺也没有再去多想,他的任务只是鉴宝。

  不过上午梁丹青又出现了,见了吴夺还主动上前打招呼,同时还说梁启明上午有事儿来不了,她替老爸说声感谢。

  “客气了。”吴夺知道梁启明是感谢落款悲鸿的那幅画的事儿。

  一张长桌上只摆出四件东西,拉开了距离,便于不同喜好者围观鉴赏。

  吴夺和胡允德又是分头看,一人从这头,一人从那头。

  吴夺先看的,是一件“景泰蓝”。

  这是一件大瓶,高有一尺多,铜胎,图案是一幅工笔画,画片内容是林园小憩。

  这不是景泰蓝啊······

  再一细看,画片上的人物,竟是倭国服饰。

  吴夺这才明白,这是倭国景泰蓝,正确叫法应该是七宝烧!

  七宝烧,还是来源于景泰蓝的。

  明代华夏的铜胎珐琅器“景泰蓝”产生之后,也传到了倭国。

  于是,倭国人也开始尝试烧造。不过很棘手的是,当时只有器物传入,技法却没有传入,倭国工匠只能根据器物摸索着来。

  结果,烧是烧出来了,可和华夏的景泰蓝却不太一样。

  倭国景泰蓝就有了一个新名字——七宝烧。关于名字的来源,基本是因为烧造材料;当然,并不是只用“七宝”,这是借鉴了佛教七宝的说法,也能体现档次。

  简单来说,景泰蓝是用颜料混合珐琅质,然后填入掐丝底框之内,由此形成的彩色珐琅是不透明的;七宝烧呢,是先在铜胎上做成彩色图案,再上“玻璃釉”,透明不说,它还反光。

  景泰蓝的美,其实是在繁复的基础上产生的,掐丝图纹和彩色珐琅也相得益彰,厚重深邃。

  相比之下,七宝烧则显得单薄。

  但是呢,七宝烧色彩更为细腻丰富,观感更为亮丽华美,特色也很显著。后来又从倭国传入华夏,还吸引了不少爱好者。

  而且,七宝烧也有一些“升级”,比如又有了银胎。

  倭国的七宝烧,工艺最鼎盛的时候,大致是明治时期,也就是华夏的清晚期。

  这一件林园小憩七宝烧大瓶,正是明治时期的。

  这东西从倭国到华夏,那就不是回流,成出口了。

  吴夺刚弄明白,就有人找伍先明谈价了。伍先明并不避讳现场众人,开价十万。

  这口开价比行价要低一些,因为这一件大瓶是精品,特别是图案的画工极佳。若是银胎,怕是能过二十万;铜胎的话,也能在十五万以上。

  吴夺本来也不是很有兴趣,料想胡允德亦如是,便接着看下一件。

  这是一把剑,此时梁丹青还正好给拿起来了。

  不算长也不算宽大,鎏金的剑鞘剑柄,纹饰精美。

  唰!

  梁丹青拔剑一拉,露出了一部分剑身,寒光闪闪,看着还挺有那么一股子锋锐之气。

  “御赐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拔剑之后,梁丹青注意到了剑身底部的刻字,顺嘴读了出来。

  吴夺一听,好嘛,海霹雳施琅!

  既是御赐,那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了。

  鉴宝无双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