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入学总考_重生之铁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到了小南门,广东师范高等大学门口,赫然贴着带有箭头的“国名党陆军军官学校考场”字样的路标。旁边还贴有一张“陆军军官学校考试委员会启示”。

  大学门口是一群持枪的士兵和记录姓名的军官。

  这里盘查的很严,今天师范学生放假,出入的除了应试的学生就是教师,不等李伯阳走进,一个士兵拦住李恪。

  “姓名!”

  “李伯阳!”

  坐在门口的军官抬头看了李伯阳一眼,在报名表中找出他的名字,画了圈之后,递出一张准考证。“进去排队体检。”

  李伯阳顺着往里走,在大学校园里就看到了一群正在排队体检的学生,说是体检,当时哪有条件。只不过有个军医简单的检查下众人的视力、身高、肢体有无残疾、有无明显的传染病等。

  像李伯阳这样白净的高个子青年,医生只大概一看,就算是通过。

  李伯阳跟着体检完,又有军官领着他们进了教学楼,按着准考证进了教室,进行第一门考试——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

  这个题目不难,每个知识青年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李伯阳不假思索的就在考卷上作答:“中国之贫弱,兹在于国家之政令不一……;救中国,旨在于除军阀,促统一……。”

  不出半个小时作答完毕,紧接着就是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这也不难,数学是加减乘除,历史是近代名人典故,地理是全国山川形胜,李恪张嘴就来,一蹴而就。

  以当时的中学水平而言,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毕竟军校的目的旨在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军官。

  由于学生较多,笔试口试分开进行,有的学生先口试再笔试,而李伯阳是先笔试,再口试。

  军官领着笔试完成的学生走到一个教室门口排队站好,示意一个个点名进去。

  “文起代!”

  “宋希廉!”

  “左quan!”

  “……”

  “蒋先yun”

  回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激昂,中间不乏有众人熟知的青年才俊,引得应考的学生中一阵骚动。

  李伯阳见到旁人指点着一个面目清秀,20左右的青年,迈着大步走进考场,他不解问旁边一个同学:“蒋先云很有名么?”

  来自陕西米脂的杜聿眀正低头沉思,忽然听到前面一声亲切的山西梆子和他说话,他抬头一看,是个白净的青年,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他笑了笑说:“蒋先yun同学是著名的共产党员,多次领导工人运动。”

  “原来如此!”李伯阳恍然,暗道军校之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他拱手说:“大同李伯阳,未问兄台大名。”

  杜聿眀一张口也是互相能听懂的陕西话:“陕西米脂县,杜聿眀,大名不敢当。”

  这么一交谈,同是北方学子的他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