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邑问题虽未彻底解决,但郑忽采用的又拉又打,外加军事威胁的手段,暂时能够将整个局势给控制下来。

  想要让温邑完全属郑,并且让邑中的国人对郑国有归属感,这就需要时间的积淀以及持之以恒的善政。

  而这些已经不是郑忽所能左右的了。

  宴飨结束,郑忽特地在偏厅召见了唐虞稷,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又许了诸多未向众人许诺的好处。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好处不给足了,仅凭几句可有可无的好话就想让人死心塌地的帮忙做事,那怎么可能?

  唐虞稷不是一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不会因为郑忽的两句好话就热血沸腾,从而心甘情愿的粉身碎骨,为王前驱。

  他们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

  郑忽对此是心知肚明。

  当然了,好处许足了,安插眼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不然仅凭几句保证,郑忽如何能够相信此人?

  不仅如此,郑忽还稍微暗示了要将其嫡子带回新郑的想法。

  唐虞稷心中虽有不满,却未敢反对。

  质子这一制度,自古就是取信于人的不二良方。

  唐虞稷心里也明白,如果他拒绝了郑忽的提议,那就代表他心中有鬼,既然有鬼,郑国又岂能容他?

  所以,他不仅不能拒绝郑忽,还得对郑忽的决定感恩戴德。

  听起来很讽刺,但事实就是如此!

  事情谈完,郑忽便找了个理由将人给打发走了。

  接下来,他还须和祭仲等人商议分兵的事情。

  毕竟,他的任务是平定苏子国十二邑。

  温只是这次出征的第一站。

  按照原先的商议,拿下温邑后,大军就要分而为二了,一路由祭仲率领,一路由郑忽率领。

  这是既定政策,没必要再拿出来讨论。

  关键是行程日期,两路人马必须得在事先约定好在陉邑会师的日期。

  这个是重中之重!

  这不仅是因为分兵之后,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力征伐赤狄部落,只能等待另一方的到来。

  更是因为此时通信不便,只能事先约定好期限,若有一方未按时到达,那么,另一方便知对方可能在途中出现了变故,从而率军前往援助。

  制定期限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得把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在内。

  路程、行军速度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必须要对败敌的时间有个较为精确的估算,对其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也要计算在内。

  所以,这个时间并不是那么容易估算。

  “温事已定,明日大军即出温,祭大夫以为当以几日为期?”

  祭仲面色严肃,掐着手指,在心中默默推算了起来。

  良久,才道:“吾引军东向,十日必可平州及欑茅,与世子会于陉!”

  “那便以十日为期!”郑忽当即将日期定下。

  他向西攻打另外三个邑,行程并不算远,兵力也算不得太强,若不是原、樊两邑情况复杂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