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俞广清_诸天从村长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朋好友一起出去开店,慢慢地,外出开小吃店就成了沙县的热门行业!”

  冉江听着不时点头,这种一个县专门从事一门小生意的案例,在全国其实还有很多。

  比如湖南的新化县就垄断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文印市场,全国各地街头的打印店,十有八九都是新化人开的。

  再比如快递之乡桐庐,三通一达都是从桐庐走出来的。

  羽绒服之乡常熟,波司登、雪中飞、雅鹿、康博、雪韵飘、千仞岗……百分之八十的国产羽绒服名牌都出自这里。

  至于宇宙的中心曹县那就更不用说了,多少人放弃了美国绿卡、放弃了北上广户口想去曹县安家都没资格啊。

  这些地方深耕一个领域,利用集群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位,也带动了全县人脱贫致富。

  一路走一路介绍,等到了沙县,在冉江的坚持下,张万安没有带他去宾馆休息,而是直接去了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美称的俞邦村。

  “来,我给你们介绍下,这位是俞邦村的村主任俞广清,俞主任91年就开始组织村民去福州等地开办小吃店,在这方面,他的经验最为丰富!这位是宁夏来学习经验的马得福同志!”

  冉江马上上前握手问好,他并不知道,这位可是他先后获得过福建省致富带头人、三明市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福建省劳动模范、三明最美乡村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的基层模范干部。

  “东西部协作、闽宁合作是国家、省里的大政方针,我们虽然不如莆田那些沿海城市那么有钱,但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就一定会做!”俞主任是老党员了,觉悟没得说。

  把他们带到村委会,亲手为他们倒好茶水之后,俞主任就开始介绍经验了,“其实最早,我只是想给妻弟找个事情做,刚好福州那边有些老熟人,说有合适的店面,不如让他来福州开店吧!”

  “于是我就帮忙出了些钱,让他在福州开店,开店之初我就说了,我们这个生意赚得都是辛苦钱、本分钱,所以价格一定要实惠、菜品一定要安全!”

  “他也听了我的话,把价格定得很低,一元钱就能进店,两元钱就能吃饱,五元钱就能吃好!”

  “原本想着能养活自己就很好了,可是没想到,就这样的小店,一块钱、两块钱的小生意,一天下来竟然能赚两三百元!”

  要是换成其他人,搞不好就丢下村主任的工作去跟小舅子开店去了,当村主任一个月才几个钱?还没小吃店一天赚得多呢?

  可俞广清依旧记着自己的责任,他没有藏私,而是组织俞邦村的党员、村组长去福州,到他妻弟的店里学习、分析总结经验。

  之后,越来越多的俞邦村农民走出大山经营沙县小吃,看到“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村民挣到了钱,附近琅口等乡镇的农民也纷纷效仿。

  “然后县里也在为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头疼,看到俞主任的成绩,就生出了把沙县小吃做大的想法!”张万安补充道。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