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5章 整肃(中)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一剑游荡于江湖,三山五岳人物结交了不少。

  董剑雄因和王骥德相交莫逆,就被王骥德推荐给了王畿。王畿乃王守仁嫡传,龙溪学派扛把子,这交游更广阔的没边。董剑雄在王畿门下,接触到了诗坛领袖,现任福建按察使的汪道昆。

  汪道昆乃嘉靖朝抗倭名将,和戚继光算是战友。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徽州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张居正同科,初任义乌知县,历官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使等职,也算是位高权重。

  汪道昆这人正义感很强,又很强“民本”意思。虽为徽商之后,但文武兼修,在牛人辈出的大明朝也算是风云人物。他在任襄阳知府时曾“筑堤千丈余,以防汉水岁溢”深得民心,在湖广巡抚任上被评价为:“首发藩室不法者治于理。剪洞庭萑蒲而覆其巢。沅湘江汉之民安枕卧,先生之赐也。”

  在福建抗倭前线汪道昆与戚继光并肩战斗,“昼夜筹画,不枕戈者十有六日”,救沿海民众于水火,可见他爱民如子,对民间疾苦是深抱同情心的。

  嘉靖末年,当年的抗倭总指挥胡宗宪冤死狱中,汪道昆不因胡生前曲意攀附大权奸严嵩父子、侵吞军饷等人品气节上的不醇而坐视不管,以同僚同乡之谊感慨伤怀,赋诗哭悼之余,为之奔走呼号,修书鸣冤,可见他明辨是非、极富正义感。

  汪道昆和王世贞在文坛的名望差不多,且和王世贞过从甚密。以他为首创立的“新安诗派”,在此际的文坛近乎和“后七子”齐名。汪道昆所创作的戏曲,也流传在大江南北——后世认为他在戏曲上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武功,《明史》也将之列入了《文苑传》。

  更令人无语的是,汪道昆因为和张居正同科,两人的友谊小船非常坚固,张居正视汪道昆为自己的知己——和王世贞之间的塑料感情要牢固的多。

  然而,已经红了眼睛的锦衣卫福建局并不理会汪道昆拿出张居正和他之间的通信原件,将汪道昆逮捕后,对他的亲近仆人和亲属进行了严刑拷打,试图找出其和董剑雄之间谋逆的证据。

  汪道昆作为张居正的朋友,福建三巨头之一,居然被张居正父亲被刺案牵连入狱。如此一个学问大家和抗倭英雄的被捕,更是在帝国南方掀起了轩然大波!

  随即,排山倒海一般的压力集聚到了杨俊卿哥几个身上。在皇帝和张文明遇刺的当下,锦衣卫近乎掌握了无限的权力——整个帝国除了应急处置灾异等政务之外,其余政务近乎停摆。

  锦衣卫原指挥使李三泰接替万历四年初病死的朱希孝还不到两年,就因张文明遇刺案被皇帝免职。新任指挥使王通既非勋贵之后,也非文臣出身,是从锦衣卫基层立功后又参加武举得到的提拔晋升,和朝廷文武两途关系浅的很。

  因此,汪道昆的朋友们将营救汪道昆的唯一指放在杨家,即杨俊卿身上。

  杨博已死,杨家掌舵人为太仆寺少卿杨俊民,杨俊卿的二哥杨俊士也被多人嘱托,要他去信给杨俊卿,尽快平反汪道昆的冤案。

  然而,杨俊卿虽然执掌江南局,但是对锦衣卫福建局的作为却并不敢干预——通天的大案,谁敢伸手?明知被捕的四万人,十之九九九都是冤枉的,但谁也不敢断言,自己托人情走关系放出来人中间没有逆党,若因为自家干预走脱了一个,全家的性命还要不要了?

  因此,杨俊卿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发狠拷打董剑雄——只盼着撬开他的嘴巴,将逆党交代出来,以解当下困局。

  时间紧张,为了避免断更影响大家的投资,先更后改、补。给大家诚挚的抱歉。嗯,社畜的人生很苦逼,上周老摩眼睛发炎。连续多天无法工作。结果积压的建议书和计划无人接替,老摩这些天一直玩命加班,现在还在加班中。今日老摩开会连续讲话三小时——缺氧的大脑只能挤出一千五百字。

  明天开始正常更新!再次抱歉。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