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4章热气球起航_大国崛起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热气球可装载的木材数量有限,增加木材装载量,无疑要增大热气球的体积,而体积越大,升空时消耗的热量自然也越大,于是就陷入了一种死循环,热气球的体积越来越大,载重能力却始终没能增加多少。

  “可想到了替代物?”李鸿飞询问道。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替代品,只是想看看,宋应星他们是否也能想到。

  “猛火油,只有猛火油这种,易燃、耐烧的燃料,才最适合热气球。”宋应星回答道。

  果然,他与李鸿飞想到了一处。

  所谓“猛火油”,实际上就是石油提炼物。

  历史上最早钻油的,就是华夏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

  华夏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

  起初华夏人只是用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在公元10世纪左右,华夏人开始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

  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华夏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黑金”、“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华夏则称之为“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

  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华夏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华夏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

  目前大明对石油冶炼已经趋于当时世界巅峰,猛火油更是作为军用武器,用于水师战舰之上。

  由此可见,宋应星能想到利用猛火油做燃料,并非李鸿飞提前漏了口风。

  “所以说,这次郭胜乘坐的热气球,是由猛火油作为燃料的新式热气球咯!”李鸿飞说道。

  “没错,这次郭将军可不是一人乘坐,热气球上还有五名研究人员,毕竟我们可不会让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独自面对危险。”宋应星忍不住挪揄道。

  看来先前李鸿飞的表现,还是让这位国宝级教授心里有些不爽。

  “瞧您说的,郭胜那家伙要冒险,我顶多絮叨几句,如果换做是您,我宁愿停了这个项目,也不会让您去冒这个险的。”李鸿飞并不否认自己之前的失态,顺便还拍了拍宋应星的马屁。

  “我说怎么每次要参与试验,都被人拦住了呢!敢情是你小子搞的鬼!”

  然而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宋应星似乎明白了什么,一点也不领情。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便是实践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