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他们的轻蔑是从哪来的!_北国谍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的上级就会找到你们下达类似的命令,假如你知道红党和我们的关系的话。”

  他说的,是共产国际和红党的关系。

  许锐锋依然笑着,没有说话。

  “你听不懂吗?”

  老许歪着脑袋问道:“你们对中国人那高高在上的态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南京的申校长戏耍了你们领袖之后?不,那应该是仇恨,而不是高高在上。”

  “难道是北伐的时候?有可能,因为那时候这个国家的前途还掌握在另一帮人手里。”

  “可我觉着,应该是这个国家一点希望都没有的那一刻。”

  这是一段历史,一段以老许的年龄,最多只是听说,绝不可能亲眼见证的历史,那时候,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那时,被后来南京政府尊称为国父的先生,正处于尴尬期,反清后同盟会似乎已经没有了存续的必要,最关键的是,同盟会本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先生无法依靠。而另一方面苏联一代领导人的位置也很尴尬,他们先是败于英法,再受挫于日本,声威扫地。

  反观两国格局,苏联的一代领导人当时流亡在海外,布尔什维克弱小的可怜;先生却已经推翻清朝,虽手中没什么可以依靠的力量,但,却正积极的塑造共和。

  尚在瑞士流亡的苏联一代领导人就曾说过‘俄国革命必须与中国革命者密切联系’这样的话,这中国革命者,指的就是先生;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才又有了‘革命者是天生的盟友’这种源自先生的回应。

  两家既然惺惺相惜,那当然要有所联系。

  于是,黄埔军校搭建起架子后,双方终于有了第一次实质性接触,当时的黄埔军校没枪,八百名学生只有不到三百条枪,当时滇军的范石生曾对如今的南京政府当权者,也就是申校长说过这样的话:“你办的什么鸟学校,那几根吹火筒,我派一个营去就能全部缴了械。”

  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下联络,一艘苏联船出现在了中国,它的名字叫沃罗夫斯基号。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船的名字,而是这艘船上有八千支带有刺刀的步枪和四百万发子弹,这些装备,足够装备一个师!

  这,就是黄埔的原始资本,也正因为这个资本,才成就了如今在南京政府中,最坚实的山头,与保定系可以抗衡的天子门生党派!

  但,有了枪不代表有了战斗力,黄埔生想要成为中干力量,必须经受系统的学习。于是,一位在苏联日后人尽皆知的男人成为了他们的导师,这个人,就是日后成为苏联元帅的布柳赫尔。

  不得不说,布柳赫尔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很快就解决了黄埔生的组织问题,首先,这个男人让这群学生在平日的交流中套用各种军事术语,也就是说,他们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如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