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七章 名声和学生_朱门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田水利上头,好多人都亲眼看见了。咱们广东这天时倒是适合种庄稼,就是时不时狂风暴雨,要是水利都能修好,一年能收成两回甚至三回,大伙的日子都好过了不是么……”

  他这么唠唠叨叨一说,周遭的其他摊贩也都七嘴八舌说了起来,买家自然也是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年轻人站在那儿听了半天,直到发现手上的薄脆已经有些凉了,这才使劲挤出了人群,一溜烟跑到了靠墙的一辆马车处,递上了手中的东西,然后上了马车,添油加醋地对里头的人说了刚刚听到的情形,末了又笑嘻嘻地加了一句。

  “大人,看来您在民间着实是好名声!”

  张越斜睨了李国修一眼,笑呵呵地说:“百姓的想法向来实在,你若是不贪墨不营私,就是好官;你若是处断官司秉公无误,那么就是一等一的好官;你若是除了操守品行上佳,还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那么,你便是全境称颂的好官。但是,名声这种东西,不是一地一隅能够传出去的,县令的名声限于一县,知府的名声限于一府,布政使的名声往往限于一省,只有庙堂之高的贤臣,方才能名动天下,这就是惠及一地和惠及天下的区别。”

  李国修和芮一祥听得连连点头,一旁的方敬也笑了起来:“我可没有三哥那么大的志向,这几天和小李小芮在外头跑,我这才知道,好端端的一件事,竟然能弄出那么多名堂,衙门里头还有那么多阴私手段。三哥以前说当官难,我还不信,如今是真的信了……”

  正要再往下说,他突然伸出脑袋冲车夫吩咐了几句,随即又缩回了脑袋:“咳,小李,刚刚被你耽搁了这么久,得赶紧了,否则伯母和三嫂她们在报恩光孝寺就得等急了!”

  想起自己今天是陪人出来礼佛的,张越顿时拍了拍脑袋,旋即才笑呵呵地说:“说好了让她们先去,咱们早堂结束了就跟上,没想到就这么耽搁了。你嫂子倒是好说话,就是你伯母必定要埋怨咱们一阵子。话说回来,小方,你可预备着些,你伯母和我唠叨过几回了,说你如今老大不小,该是娶媳妇的时候了,倘若遇着好的,你不妨直接和她说。”

  见方敬瞠目结舌的模样,李国修用胳膊肘撞了撞芮一祥,两人全都偷笑了起来。眼见张越往后头靠了靠闭目养神,方敬也红着脸望向了窗外,他们就彼此紧挨着窃窃私语了起来。

  陪人礼佛的事情张越在京城就常常干,但到了广州还是第一次。然而,那座名寺他前世却是来游玩过的,那时候还在华严三佛前自苦无父无母又一事无成,如今旧地重游,他不但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而且还是福禄双全,境遇心境竟是截然不同。

  此前发生了太多事情,又逢灵犀秋痕先后有孕,如今最艰难的时期好容易捱过去了,孙氏自然硬是说要去佛寺还愿。正巧这天衙门午堂无事,项少渊也因病势稍有好转,项夫人也打算去拜拜神佛,于是一应女眷便一路同行,孙氏只吩咐张越早堂结束之后再过来会合。这会儿,张越四人的马车一到光孝寺,便有早等候在那儿的主持和几个老僧迎了上来,双掌合十见过之后,便在前头引路。

  俗话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便是说的这光孝寺历史悠久。如今的光孝寺全名是报恩光孝禅寺,得自于南宋初年。跟着主持广能一路进去,张越随眼一瞟,但只见寺内只有身着僧袍的和尚和负责洒扫的小沙弥,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并无其他香客。

  “广能大师,今天光孝寺不迎外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