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九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_朱门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金,再后来还要应付蒙古。再者,宋时冗官乃是我朝的好几倍,对于士大夫优给太多,所以才会竭尽府库。”

  蹇义的态度则是中庸一些:“国库之物若是令平民博买多有不妥,但朝贡使入贡之前,除去必要的贡物,其余货物不妨都由民间博买,朝廷不再以瓷器丝绸交换。至于海禁则可以一步步来,如今是许进不许出,不妨先由三地市舶司择声誉良好的商家开给引函,由其下海,待试行一年之后再观后效。臣赞成张越说的一个道理,与其放任庶民偷偷出海逃避赋税,还不如由朝廷出面定一个章程让他们遵守。”

  倘若不是最后朱棣发话,文渊阁中阁臣和尚书的争吵恐怕三天三夜也不会消停。看着争执不下的两拨人,朱棣并没有发怒,反而很是满意,只是口气却依旧严峻:“既然你们看法不一,如今朕只要你们把旧例全都找出来看,不但是本朝,前朝也不能少。今日之事朕不希望听到外间有所议论,你们先退下吧。”

  虽说无论蹇义夏原吉还是杨荣金幼孜都是饱读诗书的人,但要把以往的旧例全都找出来,这谈何容易?若是有《永乐大典》在也就算了,但《永乐大典》如今还在南京文渊阁,这史册浩若烟海,他们到哪里去一条条查证?话虽如此,面面相觑了一会,众人人仍是齐齐答应一声告退。一出仁寿宫,见夏原吉和蹇义联袂而去,金幼孜便不满地看了一眼杨荣。

  “勉仁,两位尚书老糊涂了,你怎么也跟着一起糊涂?”

  杨荣和金幼孜都是以才思敏捷闻名,甚至连朱棣北征时,往往也不忘带上他们两个文官。金幼孜能够在马鞍上写就一篇绝妙好文,杨荣则擅长赞襄军机,乃是北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