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章真正的燧发枪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招了招手,随同而来的小太监便取来了御酒,备上了白玉杯,每人一只,小心翼翼斟满。

  赵桓举杯道:“朕觉得,朕是有史以来,最幸运的皇帝,诸位爱卿可知为何?”

  众大臣摇头表示不知,随后安静地看着皇帝装逼。

  赵桓继续笑道:“朕觉得,朕身边的人才,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多。”

  皇帝将此酒一饮而尽,众大臣也是一饮而尽,心里琢磨着,原来皇帝是要夸奖他们。

  “也只有你们,能助朕开创万古盛世!”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好!”赵桓将酒杯放在小太监手中的托盘上,“徐爱卿,军器监需要的铁,优先满足。”

  “遵命!”

  “陈规。”

  “臣在!”

  “你有没有见过织布的器物?”

  突然被皇帝问这么一个问题,陈规一脸懵逼,他一个大男人,且是读书人,怎么会见过织布的器物?

  而且皇帝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其他人也是不解。

  “回陛下,臣未见过织布的器物。”

  赵桓继续道:“你如果没有见过,问问唐恪,他现在的艺造局,是怎么大批量给朕造出丝绸和布料来的。”

  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脑子转得飞快的人?

  能站在这里,都是大宋真正顶级精英。

  他们立刻就明白皇帝到底想变大什么了。

  为什么丝绸可以成批生产?

  因为有生成丝绸的器物,人只需要接住器物就可以批量生产。

  皇帝的意思也很简单,如果要解决火枪批量生产的问题,就要研制出像生产丝绸一样生产火枪的器物。

  也就是,借助一种有规律的东西来制造火枪的每一个部分。

  虽然还只是明白了一个概念,虽然脑子里完全没有任何关于如何来造一个怎么样的器物才能实现火枪的快速制造,但陈规却非常赞同皇帝说的这一点。

  “天子睿智如海,臣醍醐灌顶!”

  “好,你好好想一想。”赵桓继续道,“朕再给你一个提示,这造枪身的器物是造枪身的,造铁砂的是造铁砂的,各自分开,才能造得快,造完之后再人为组合起来,如是便可。”

  标准化这东西是管理中最基础的,中国古人自然是知道这个概念的。

  既然赵桓说了,就将要点都说出来,以免陈规在中间又走了弯路。

  其实,流水线生产是直到20世纪的时候,福克汽车发明的。

  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改变了人类企业形态,是里程碑式的发展。

  大宋没有自动化,但管理模式可以照搬过来。

  不仅仅是陈规听得有些发愣,连一边的唐恪也陷入了思考中。

  “先给朕造一百支火枪出来,无论用多少人力物力,朕要在七月中旬拿到火枪,韩世忠军营在七月中旬必须有一百个火枪手,开始训练!”

  “遵旨!”

  赵桓财大气粗,他现在完全不担心国库的钱了,他有的是钱。

  南方那些大地主大商人,能被他收刮的几乎都被他收刮了。

  而且靖康二年,康王的海运收入与靖康元年翻了足足一倍,交子的发行也非常顺利。

  交趾的收复,使得大宋粮食产量增加,银行一口气印刷了500万贯出来。

  唐恪前脚已经提钱,后脚都打算投入到种桑和生产丝绸的计划中。

  金融危机稍微缓解了,有了钱,当然是要扩充军队。

  韩世忠的军队已经整编已经超过5万人,而且军备也都已经革新。

  下一步,赵桓需要的是什么?

  是战马!

  只有灭掉党项,才能规模性产马!

  所以,两年之内,赵桓必然亲征西北。

  而他相信,这两年,随着大宋境内的经济、文化枷锁都被打开,大宋的国力将会再有一个阶段性提升。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